产业招商

产业招商

NEWS CENTER

  《规划》还提出,将营造宜居宜业的活力之轴,建设10处青年人才社区、11处粤港澳或国际人才社区、5处科学家社区★★◆★■。积极为各类人才落户安居、就业创业、研发攻关z6尊龙app■◆、展示推广等构建全周期■■★◆、定制化高品质服务。

  为落实总体规划■■◆,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近日同步编制《广州活力创新轴总体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广州已形成的传统中轴线、新城市中轴线的基础上,面向科技时代◆■■■■、湾区时代新谋划了一条重要的城市功能轴线——活力创新轴。这条轴线北起中新广州知识城★■■◆★■、南至南沙科学城■★★★,串联了东部中心、狮子洋增长极等重要战略节点■◆◆★★,贯通广州南北、缝合湾区东西的关键区域◆■★◆,面积约1567平方公里★◆◆■。

  《规划》将打造开放无界的交流平台,比如围绕知识城、新塘站、莲花湾站◆◆■、庆盛站◆★★■◆、南沙站等6个区域交通枢纽,打造功能复合的湾区交流与服务平台■■■■◆★,提供生产服务、会议交流、成果展示等功能;依托琶洲、明珠湾、中新广州知识城内的会议会展设施■■■,将建设3个国际科创客厅◆◆,畅通创新企业的国际推介与宣传渠道■★,培育全球科技峰会、企业家论坛、未来城市双年展等会议会展品牌;适应企业需求和新兴技术发展,部署多个算力中心■★,支撑资源互惠共享。

  为推动产业与科技互促双强,《规划》提出建设创新之轴,打造知识型■◆、企业型两类共16片创新集聚区,加强“学校—企业”互动。持续推进“国之重器”在广州落地集聚,深化环五山、环大学城、环港科大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建设★◆★◆,加强创新主体1000米范围内众创空间、孵化器、概念验证中心、校企合作实验室等嵌入式创新空间供给★◆◆◆,统筹力量加强关键技术领域科技攻关■◆★◆★■。

  为畅通平台与要素无界交互,《规划》提出建设高效共享的开放之轴,实施“双1小时◆★■◆”畅联计划■★◆◆■◆。轴内近期重点建设永九快速—开放大道—东部快速通道■★★■◆★,打通3处断点和13处堵点,未来轴内将形成3条高快速通道和3条轨道通道,实现轴内南北1小时贯通;在与湾区两岸的连接方面,将加快莲花山通道建设,谋划港深西部铁路延伸至南沙,通过与湾区两岸10条沿江通道的衔接建设,推进湾区两岸1小时可达。

  活力创新轴是广州创新资源集聚高地,拥有30%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40%的硕博学历人口,51%的高新企业和74%的独角兽企业。基于资源优势,《规划》加速贯通“创新策源—孵化转化—产业应用◆★■◆”完整链条,按照北、中、南三段■■◆■★◆,提出优化“一芯两翼★★◆★★”的空间结构★◆,构建分工有序、创新发展格局。

  《规划》将塑造风景优美的山水之轴◆◆★■◆◆,提出构筑1条长约150公里南北贯通、山江海连城的绿美科创公路的设想,并分段规划6条特色主题游憩径★★,7处生态公园、13处城市公园等;将加快在重要创新集聚区◆■、产业集聚区等开展生活街道优化★■■◆◆■,增加咖啡厅、书店、艺术馆等第三空间密度■■◆■,以“公园+”◆◆◆■◆“街道+”★■■■★◆“广场+■■★★★◆”“屋顶+”等推进大众文化、创意艺术、休闲经济等功能融合。

  “活力创新轴的提出不仅是基于对广州一个片区自身发展的路径思考■■,更要面向黄金内湾甚至更广阔区域纵深发展,思考如何利用资源禀赋优势,落实承接国家赋予广州的定位和核心功能,如何在大湾区创新发展格局中找到发力点■◆★★◆。★■◆★”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因此■■★◆★,我们依托活力创新轴的比较优势与区域角色■★◆■★,锚定了4个适配活力创新轴发展的关键词——创新、开放、活力及山水★◆。”

  北段打造知识转化翼,串联中新广州知识城、广州科学城◆■■、东部中心◆■、天河智慧城等重要平台■◆■,彰显智能制造企业链群优势,主攻集成电路和半导体、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领域,加密中试平台■★■、研究院和实验室布局,以高水平产业园区配套服务吸引智造龙头企业集聚,推动科技研发—智能制造联动发展◆★◆■,引领赋能北部区域,推进与空港经济区—花都高新区—佛山三水地区共同打造智造产业集群★■★★。

  科技创新是撬动未来的杠杆,也是提升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期,经国务院批复的《广州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赋予广州“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承载地”核心功能定位,明确将优化构建“一带一轴、三核四极”的多中心、组团式◆◆■★、网络化空间结构◆★■★。其中,“一轴”为活力创新轴。

  南段打造前沿合作翼,包括庆盛、南沙科学城、明珠湾◆◆★★◆◆、南沙枢纽■★◆■★、万顷沙等重要平台★■■★■◆,彰显深海深空新兴领域引领力,主攻海洋科技、空天科技、人工智能与生命健康等新兴产业等领域■★★★★■,前瞻优化深空深海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布局◆■★◆,推进与深圳光明新城、东莞松山湖地区共建湾区★★★◆■◆“创新三角”,加快建设成为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和泛珠三角区域的交通中枢和科创交流服务中心。

  《规划》谋划数字经济★★■、智能交通、生物经济、空天深海、先进制造五类18片产业集聚区,保障产业连片优质发展空间,结合城市更新重点推进“产业保障房”和◆◆■■◆“工业上楼★■★★”,探索产业混合用地、存量土地和建筑功能转换等,提供多元弹性的产业空间载体。

  中段打造智慧策源芯,以广州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广州国际生物岛、大学城◆◆★★★■、狮子洋增长极为核心载体,彰显专业服务和创新孵化引擎作用,聚焦总部服务、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生命健康★◆◆★、未来交通等领域,深化校企合作、多元创业空间供给,推进与佛山、东莞等周边城市建设产业发展合作平台★◆★◆◆◆,依托高等院校和交通条件助力粤港澳优质生活圈建设。